日前
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颁布
重庆市第四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名录、
历史建筑保护名录
我区7处历史建筑被列入
历史建筑保护名录
位于我区的赵团长老屋、花盆山胡家朝门、青杠林胡家大院、大竹碉楼、井泉碉楼、王家沟碉楼、大河土碉楼等7处历史建筑被列入名录。
据了解,历史建筑经市、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,具有一定保护价值,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。它和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、构筑物有一定区别。文物建筑是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建筑,历史建筑是具有一定建筑价值的建筑。此前我区已有21处市级历史建筑被列入保护名录,加上此次入选的7处,我区入选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达28处。
快跟着我们去打卡!
赵团长老宅修建于民国初期,位于南川区冷水关镇,老宅为传统巴渝风貌,建筑基地平整,周边林木葱郁,生态环境良好。老宅为四合院布局,主要建筑有正房、左右厢房及左厢房前面的方形雕楼。
据当地人讲修建人叫赵海洲,手下有200人左右,当地人的生死大权掌握在他手里。贺龙经过打散他的部队,他投降贺龙,贺龙任命他为民团团长,管辖周边乡镇。
新中国成立后,大院被分给了多位农户,产权延续至今。
花盆山胡家朝门
胡家朝门是一座三合院的大门,位于南川区花盆山。胡家朝门在型制上属于门房式,由朝门和其后附设的单坡亭子构成,这两部分风格迥然不同,是中西建筑艺术交融的产物。
该朝门修建于民国末期,由胡少良、胡少林兄弟修建,他们是商人,在南川做粮食生意。这个三合院面积较小,但朝门装饰大胆融合了多种外来风格,这可能跟两兄弟从商有关,审美意识上比较开放。
新中国成立后,这里仍由胡家几家人居住,但现在三合院已经破败,无人照看。
青杠林胡家大院
胡家大院建成于1945年,位于南川区乾丰镇。一碉一宅,即一座三合院加一座碉楼。该建筑的三合院部分保存较为完整,碉楼屋顶损毁,具有一定研究价值,是南川、涪陵和巴南交界区域有代表性的乡绅建筑。
大院的建造者叫胡晴辉,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任乾丰乡乡长。除在顺丰村青杠林有一座大院外,他还在新元村的赵家湾以及四合头各修建了一座小院子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房屋被分给几户人,产权延续至今。
大竹碉楼
大竹碉楼位于南川区白沙镇大竹村。碉楼建于缓坡上,背靠小山,居高临下,以充分发挥其军事防御功能。周边植被丰富,生态环境良好,但周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。
大竹碉楼的夯土墙,是建筑建造时就地取材的典型体现。从民国末年建成至今已70余载,其主体结构仍然完好,体现了夯土结构的耐久性。
井泉碉楼
井泉碉楼位于南川区白沙镇井泉村,处在坡地上,背靠青山,面向层层往下的梯田,四周树木葱郁、田地肥美。
井泉碉楼由张培然及其家人在1946年修建。张家在井泉居住数代,拥有数十亩良田,家境较好。家业传至张培然时,因与巴县土匪有过节,伯父、母亲在家里被杀。在经历这一悲惨事件后,为防备土匪再次骚扰、抢劫,1946年秋收稻谷后张培然召集家人,在后山取土伐木,于左厢房处修建碉楼居住和自卫。仅用了三个月,就建成了4层碉楼。碉楼建成后,具有震慑作用,土匪再未来袭过。
张培然去世后,由大儿子张成龙继承碉楼,现张成龙又将产权转给了女儿张仁容。
王家沟碉楼
王家沟碉楼位于南川区乾丰镇,历史风貌保存完好。周边林木葱郁,农田丰美,生态环境良好。
王家沟碉楼由刘德夫于民国时期修建。刘家清初移民至此,至刘德夫时匪患四起,在家里也修建起了碉楼。刘德夫曾担任当地的联防大队长,维持治安,制止土匪,但也因此得罪了土匪,一次在乾丰镇上吃汤圆时,被人从背后开枪击毙。
新中国成立后,碉楼分给了刘复政,产权一直维持到现在。目前底层做厨房用,二三四楼有床,可住人,顶楼空置。
大河土碉楼
大河土碉楼位于南川区太平场镇桥头社区,为居住防御一体式,原位于三合院厢房的端部,但由于三合院另一侧厢房已毁,现存建筑已无法形成合院形式。
民国末期,由当地人赵怀山修建。新中国成立后,三合院连同碉楼被分给了多家农户,曾住了7家人,碉楼属于赵家,产权延续至今。
这些建筑都是历史时期的产物,
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和宣传,
让人们了解逝去的岁月和历史,
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-END-
记者:黎明
编辑: 韦雪 汪叙含
责编:任北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