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权威发布 > 权威发布 > 正文

发布会丨今年最强降雨将至,市民注意安全防范

发布日期:2021-08-07 18:49

8月7日到9日,重庆市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,预计是今年最强的一次暴雨。


今(7)日,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市应对强降雨天气新闻发布会,介绍相关情况。


1.webp

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


发布人:

邹   瑜 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、政治部主任

谭   畅 市气象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

石云亮 市政府安全专家库专家、高级工程师


主持人:


马然希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市政府新闻办主任


关于本次暴雨天气情况


市气象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谭畅介绍,根据预报,8月7日到9日,受西南低涡和切变线共同影响,我市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,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,我们预计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将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,但雨量远弱于郑州“7.20”特大暴雨。


2.webp

谭畅介绍相关情况 邹乐 摄


  累计雨量情况如下,中西部及东北部部分地区90~180毫米,局地250~300毫米,其余地区40~90毫米;最大小时雨量60~90毫米。


  其中,7日夜间到8日白天,中西部及东北部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,局地大暴雨(雨量40~100毫米,局地150毫米以上);8日夜间到9日白天,大部地区大雨到暴雨,部分地区大暴雨(雨量40~120毫米,局地180毫米以上);9日夜间到10日白天,偏南地区大雨。


谭畅表示,本次强降水过程将影响全市范围,大部地区累计雨量90~180毫米,局地可达250~300毫米。需要防范强降水导致的城市内涝;此外,需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监测及预警,山区需做好山洪、滑坡、泥石流、崩塌等灾害的防范工作。


  关于暴雨天气避险的建议,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非必要不要外出。果一定要外出,雷雨天不要在空旷场地打伞或把金属物体扛在肩上,避免在树下、电杆下、塔吊下逗留或避雨;遇到大风时不要在广告牌、临时搭建物等不坚固的场所下面逗留或避风,避免水上活动;遇到短时强降雨应尽量避开低洼地段,同时也要避免涉水。

同时,应及时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短时临近预警,提前主动做好防范。


  “这次过程,雨很大,大家要务必高度重视。但是雨量也没有传言的那么大,大家也不要恐慌。”谭畅说。


市民如何加强自身安全防范


石云亮介绍,市民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防护:


●要关注房屋状态,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,应及时转移。


●要检查电气线路、用电设备等是否安全,最好是关闭电源总开关。


  出行时:


①要避开落地广告牌、变压器、电线杆等危险区域。


②要远离建筑工地临时围墙以及建在山坡上的围墙。


③不要贸然涉水前行,警惕井盖、下水道、排污井等,若发现路面有旋涡,一定要绕行。


  开车时:


①要降低车速,保持车距。雨天能见度一般较低,务必打开防雾灯。


②要关注路面积水,不超过半个车轮时,车辆一般可以正常通过,但要放慢车速,谨防车速过快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,尤其是涵洞、隧道积水时,不要贸然强行通过;如出现水面漫桥,就一定不要通过。


③若车辆在涉水行驶过程中熄火,应在水位还未完全涨上来前快速撤离危险区域。千万不要在车内等待救援,以免水位过高时电动门窗自动锁定,危及人身安全。


3.webp

石云亮介绍相关情况 邹乐 摄


  此外,若遇到突发洪水,务必按照预定路线向山坡、高地等处转移。如来不及转移,则要爬上屋顶、大树、高墙等做暂时避险,等待救援,尽量不要自己游泳转移。若恰在山地遇到滑坡,则要迅速向两侧逃离,切不可顺着滑坡向上游或下游跑,不要停留在凹坡处。


答疑解惑


对于可能产生的灾害

有哪些救助措施?


邹瑜:


总体上,我们是按照防大汛、抢大险、救大灾的要求,一旦发生灾情,我们将全力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干净水喝、有临时住所、有病能医治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五有”


4.webp

邹瑜回答问题 邹乐 摄


①加强灾情信息的收报。我们按照相应的制度,要求各级认真查灾、核灾、报灾,发生灾情后保持灾情信息在2小时之内要报送,并且做到每2小时要更新,做到第一时间收集、汇总、分析和上报灾情。


②强化救灾款物的保障。我们现在是按照“宁愿物资等人,绝不让受灾群众等物资”的要求。目前,全市已经向区县提前安排下拨救灾资金。


同时我们建立了以中央库为依托,市级库为主体,区县库为支撑,乡镇街道站为基础,村(社区)配送站为补充的五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。


目前,我们的储备物资可以满足一次性至少转移10万人的基本生活需要。


③妥善安置受灾群众。灾情发生后,将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原则,通过搭建帐篷,借用公房、村居服务中心、体育场馆等集中安置受灾群众;同时采取投亲靠友、给予适当补助的方式分散安置受灾群众,做到“人员第一时间转移、帐篷第一时间搭建、物资第一时间运抵、生活第一时间保证”,让受灾群众的衣、食、住、医得到妥善保障。


对于可能受灾的疫情区,将及时采取分散安置的方式进行,并做好疫情防控、疫病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。